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世界精神卫生日 | 关注抑郁症患者健康,抗抑郁药物该怎么选?
世界精神卫生日 | 关注抑郁症患者健康,抗抑郁药物该怎么选?
2023-10-10

抑郁症是目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球约有3.22亿抑郁症患者,占全球人口的4%以上[1]。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结果显示,我国抑郁症终生加权患病率约6.8%[2]。在多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抗抑郁药物。

图片





常用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根据作用机制或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 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三环(TCAs)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等。
TCAs、四环类抗抑郁药和MAOIs属传统的第一代抗抑郁药,其他均为新型抗抑郁药,新型抗抑郁药在安全性、耐受性和用药方便性方面更有优势,是临床推荐首选的药物,其中SSRIs又是最常用的一类[3]
TCAs类药物由于其耐受性和安全性问题,作为二线药物使用。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的疗效强,但因抗胆碱能副作用、心脏毒性及较高的转躁率,故可接受度较差,属于二线抗抑郁药[4]。吗氯贝胺由于其对饮食的限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只作为三线抗抑郁药[4]

图片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现状和难点


01
药物起效时间长,个体差异大

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长,且不同个体对精神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在患者没有既往用药经验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很难判断某个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通常选择单个较低剂量的药物服用,在 1 周~2 周内加量至有效剂量,一般药物治疗 2~4 周开始起效,此时再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决定是否进行剂量调整。

如果患者使用足量药物治疗4~6周无效,再考虑换用同类其他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见抑郁症患者用药时可能会遇到多次“试药、调整剂量、换药”的过程,不仅耗时很长,也会造成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高,损害医患信任度。

02
药物无效率高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无效率约38%(SSRIs)[5]。新英格兰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6],727名经西酞普兰后未达到临床治愈的非精神病性抑郁患者,分别换用安非他酮缓释片、舍曲林或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随后进行疗效与耐受性评估,发现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经一次换药达到临床治愈,而其余患者均不能达到临床治愈,可能面临下一轮的换药。可见凭经验试药,成功率并不高。


03
副作用多

药物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在临床治疗中需给予极大的关注。抗抑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多汗等[3,7]。5-羟色胺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精神状态改变和神经肌肉异常的三联征,有可能危及生命。


图片

*不良反应发生率<5%;A-不良反应发生率<9%;B-不良反应发生率10-30%;C-不良反应发生率31-49%。





抑郁症患者精准用药


研究表明,导致抗抑郁药物产生疗效和副作用的个体差异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42%[8-9],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关基因的变异是解释个体差异的最重要的遗传因素。

因此,通过检测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受体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可以为精神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临床摸索时间,显著降低治疗成本。

图片





迪谱基于先进的飞行时间核酸质谱技术,已经完成开发抑郁症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参照国内外药物基因组学行业指南,选择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并对相关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可以同时分析药物在体内代谢、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的基因位点,对患者用药是否合适、剂量大小及药物毒副作用做出全面遗传分析,从而制定更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也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检测内容

抑郁症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

图片


适用人群

图片